【原创】【中国节日荟萃】——少数民族传统节日(9月)

【原创】【中国节日荟萃】——少数民族传统节日(9月)

【中国节日荟萃】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秦文明

编辑月浦镇关工委 钱丽娟

9月份我国主要有6个少数民族过自己的传统节日:阿昌族“尝新节”、土家族“牛王会”、佤族“新米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瑶族“尝新节”、白族“渔潭会”。

我国少数民族过自己的传统节日,日期依照传统历法农历。

阿昌族“尝新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土家族“牛王会”在农历八月初八,佤族“新米节”在农历七、八月,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在农历七八月,瑶族“尝新节”在农历八九月,白族“渔潭会”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阿昌族尝新节的起源很久。相传,很久以前,阿昌族人民中有个老婆婆,每年八月中旬,庄稼成熟的时候,她总是把颗粒饱满的各种谷物的良种,选留下来,到来年栽种的时候,送给村里村外人。由于她经常帮助村里村外的人选择良种,因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重。一年八月十五,老婆婆在即将收获前死去。人们为这位终身勤劳宽厚的老人没有吃上自己种的粮食,穿上自己织好的新布衣服就离开了人间而感到伤心。于是就把她生前种的稻米,豆类、蔬菜做成香喷喷的饭菜,把她织的布做成新衣,敬献在老人灵前。

以后,每年农历历八月十五日,阿昌族家家户户都要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用当年收的稻米、豆类、瓜果等做成饭吃一顿,这样就形成了阿昌族的尝新节。

尝新节这天,家家户户都按照传统的习惯,打扫庭院,房屋,准备鱼肉,米线,酸性食物和米酒,再到地里挖一蔸最大最多的芋头,砍上一颗结了双穗的玉米,然后把玉米和芋头捆扎在一根三、五尺长的竹杆上,放在堂屋的左角或右角。随后,用新谷舂成米蒸成饭,杀上一只肥鸡,摆在祭桌上,缅怀祖先。并接回出嫁的姑娘,全家团聚。

饭后,男子穿着蓝、黑或素色对襟短上衣,黑色长裤;妇女着合襟上衣,裙、系围腰,颈上挂银质项圈,项圈上系有银链、银须、银元等饰;少女则将辨子盘于头顶。大家聚集于村寨前后唱歌跳舞,热闹异常。

土家族“牛王会”,也称“牛王节”。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民族,分布在湖南、贵州、湖北、重庆等地。

牛王会是土家族传统的节日,分布各地的土家人过节的日期不同,有选择农历四月初七、初八或四月十七、十八。在土家族、苗族居住区,是土家族、苗族的共同节日,大多在农历八月初八。

土家人建有牛王庙,在过牛王节、办牛王会时演牛王戏,以示消灾,求得牲畜兴旺。这天,土家人让牛休耕,并喂给它精美的饲料,感激牛为人类丰收辛勤耕耘,并为它立祠祭祀。

关于牛王节的起源有两个传说:

第一个相传在某一年的四月初八这天,土家族的土司在一次与敌人的对抗中受了伤,倒在一条大河边,在敌人赶过来时,突然河对岸游过来一头大水牛,将土王驮过河去,摆脱了敌人的追赶,得以存活下来。为答谢大水牛的救命之恩,土王便把这一天定为“牛王节”。

第二个传说,有一头因触犯天条的神牛被玉帝贬到人间受苦,被居住在山里的土家族青年好生收养。为报答青年的收养之恩,为让土家人过上好日子,一天深夜,神牛不远千里来到种五谷的地方,把五谷含在嘴日,回到山里把五谷给了当地的土家族人和苗族人。自那之后,土、苗人年年都能吃上五谷,但是神牛却因口含五谷不能进食为过度劳累,在农历八月初八这天死去。自此,土家族人和苗族人感恩神牛的帮助,每年的农历八月初八这天,土、苗人会给牛头上挂上彩布,用最新鲜的草料来喂养,慢慢这天成了土家族传统的节日。

“新米节”是稻谷成熟,喜庆丰收,品尝新米的日子。由于气候的差异,各地谷物成熟的时间不同,因而各地区、各村寨,甚至每家每户过节的时间也不一样,但一般多在农历七八月份(佤历九十月间)进行。为了让各地佤族同胞能够共同欢度“新米节”,1991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联合决定,把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四日定为佤族的“新米节”。

节日这天,主人早早起床,准备好过节的酒肉佳肴。然后到田里去采割新谷。割回来的谷子一束挂在门上,表示招谷魂进家,其余的搓下谷粒,用铁锅微火焙干,舂出新米,做成米饭。接着举行家祭仪式:盛一碗新米饭,与各种菜肴一起摆在供台上,请天神、地神、山神、谷神、列祖列宗来享用。仪式结束后,以巫师和老人为首,全家人喜尝新米。

夜幕下,族人们聚在一起,围着篝火,伸出手臂,踏着木鼓,和着调子,通宵达旦地欢度新米节。若有远方客人,主人便请客人共度良宵。他们把最上等的水酒,最上等的鸡肉烂饭端上来让客人品尝。让客人感知这个民族的豁达和忠厚。

“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蒙古族每年在农历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庆祝丰收。

在“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赛马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骑手们在号角长鸣之际,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前五名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摔跤等比赛吸引着众多牧民。

2006年5月20日,那达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瑶族“尝新节”是瑶族人重要而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但各瑶寨的尝新活动日期不一,有的在7月、有的在8月,没有固定的时日,特色也有差异。

瑶民为庆祝粮食丰收,节日当天瑶家人到田地里摘取早熟的作物,煮上新米饭,买肉、磨豆腐、杀鸡宰鸭等做佳肴,到盘王庙祭祀祈福,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设源远流长的传统节庆长桌宴、敬长辈贵宾酒、演瑶族戏,举行篝火晚会,跳瑶族长鼓舞、唱瑶族歌,共享收获的喜悦,预祝五谷丰登。

被誉为“世界瑶族第一寨”的瑶寨在广东清远,是中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瑶寨,这里保留了瑶族人民千百年的文化精髓。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四川凉山、湖南桑植等地。

渔潭会始于唐代。相传唐永徽年间,云南洱海出现了一条红鱼精,在洱海中兴风作浪,倾没渔船,伤害渔民,当地人民苦不堪言。一天,正在兴风作浪的红鱼精被路过渔潭坡的观音菩萨用大网罩住,只准它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出洞活动一次,其余时间均在洞中,鱼精—一应允。为防止红鱼精出洞后再兴风作浪,观音让当地渔民于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红鱼精出洞这天在渔潭坡上赶会,交易捕鱼网具和鱼叉,当红鱼精出洞时,看到熙熙攘攘的渔民们在交易捕鱼网具时,又退回洞中,不敢出洞做坏事。慢慢地渔潭会由交易捕鱼网具发展为物资交流大会,直至今日。

洱源渔潭会于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开始,每年会期5至7天。时值中秋的渔潭会,既有利于人们为即将开始的秋收、秋种和秋季鱼汛作好生产准备,也有利于人们为秋后的建房和嫁娶作子物资准备,因而颇受人们的欢迎和关注,成为滇西继大理三月街之后的又一个物资交流盛会。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相关科技文章

361°箱包旗舰店
365体育平台怎么不取缔

361°箱包旗舰店

⌚ 09-04 👁️ 1480
如何快速掌握双击操作的技巧与应用
Bet体育365提款不到账

如何快速掌握双击操作的技巧与应用

⌚ 09-12 👁️ 3859
2017年世界杯女乒决赛 朱雨玲vs刘诗雯 全场录像回放【优直播】
365体育平台怎么不取缔

2017年世界杯女乒决赛 朱雨玲vs刘诗雯 全场录像回放【优直播】

⌚ 07-11 👁️ 1982
电动车重量标准是多少?如何判断电动车是否合格?
365体育平台怎么不取缔

电动车重量标准是多少?如何判断电动车是否合格?

⌚ 08-05 👁️ 6533
「2025」iPhone 密碼破解的最全步驟
365体育平台怎么不取缔

「2025」iPhone 密碼破解的最全步驟

⌚ 07-25 👁️ 4965
6p内屏换一个多少钱
365体育平台怎么不取缔

6p内屏换一个多少钱

⌚ 07-30 👁️ 8091

合作伙伴